 |
減排政策、目標、措施
|
本公司東莞廠已於2024年通過SBTi倡議,預計至2030年範疇一、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42%;範疇三減少25%。 |
|
 |
|
以下為近兩年東莞廠相關電力資源減排方案與措施,以前一年度使用量評估次年使用量,設定減量目標及相關措施,近兩年相關減排措施及實施情形如下表所示:
|
|
類別 |
減排措施方案
|
2023年
|
2024年
|
預計目標
(用電度數/每萬產值)
|
相較
前一年度
減排量
|
預計目標
(用電度數/每萬產值)
|
電力
資源
|
1.合理安排生產計劃,避免機器空轉情況發生
|
250度
|
5.80%
(已達成減量)
|
240度
|
2.選用合適的設備進行更換替帶或加裝節電裝置
|
3.加強線路、生產輔助設備的維護保養,避免無效電耗
|
4.實施員工節約用電的教育訓練,張貼節約用電提示和標誌
|
5.加強空調監督管理,同時對中央空調冷水機工作溫室進行節電設置
|
|
|
本公司昆山廠針對範疇一、二,以2019年為基準,以每百萬營收排放量,設定減量目標預計於2024年減排40%及2025年減排50%,昆山廠2024年相關減排措施及實施情形如下表所示:
|
|
昆山
|
預計目標
|
實際減量
|
減排措施方案
|
2024年
|
40%
|
42%
|
1.進行老化設備更新
|
2.太陽能發電裝置擴大
|
3.加強設備的維護保養,定期對機泵加換潤滑油,保持設備運轉正常,降低設備故障率、損耗,節省維修成本。
|
2025年
|
50% |
- |
|
|
溫室氣體
|
本公司依循ISO14064國際標準及公司相關管理辦法,對經營活動中能源需求及溫室氣體排放進行自主盤查,涵蓋範圍包含台北總公司、彰化廠、昆山廠、東莞廠,依據盤查結果,制訂持續改善計畫及措施,積極推動各類溫室氣體減量排放,降低對地球暖化所造成的環境及氣候影響。台北總公司及彰化廠依據ISO14064-1規範,自行盤查;昆山廠依據ISO 14064-1規範,並於2025年3月取得第三方查證;東莞廠於2024年通過SBTi倡議,預計至2030年範疇一、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42%;範疇三減少25%。
|
|
溫室氣體種類包括二氧化碳(CO₂)、甲烷(CH₄)、氧化亞氮(N₂O)、 氟氫碳化物(HFCs)、全氟碳化物(PFCs)、六氟化硫(SF₆)、 三氟化氮(NF₃),2024年統計出之直接溫室氣體排放量(類別1)為1107.93公噸CO₂e、能源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量(類別2)為15460.92公噸CO₂e、其他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量(類別3~6)為38407.41公噸CO₂e,而排放密集度為9.28,相較2023年減量 3.32%,各類別排放量明細如下:
|
|
|
|
2023年
|
2024年
|
範疇一
|
1039.93
|
1107.93
|
範疇二
|
12793.40 |
15460.92
|
範疇三
|
3063.95
|
1535.97
|
單位排放量(百萬營收)
|
3.17 |
3.06 |
|
|
 |
2024年(單位:tCO2e)
|
類別3:運輸產生之間接溫室氣體排放
|
3.1上游運輸和貨物配送產生之排放
|
188.29
|
3.2下游運輸和貨物配送產生之排放
|
68.47
|
3.3員工通勤產生之排放
|
7.35
|
3.4客戶和訪客運輸產生之排放
|
不具重大性
|
3.5商務旅行產生之排放
|
1271.86
|
類別4:組織使用的產品之間接溫室氣體排放
|
4.1購買商品之排放
|
不具重大性
|
4.2資本貨物之排放
|
不具重大性 |
4.3處理固體和液體廢棄物產生之排放
|
不具重大性 |
4.4資產使用產生之排放
|
不具重大性 |
4.5使用上述子類別中未描述的服務產生之排放
|
不具重大性 |
類別5:使用來自組織產品間接排放
|
5.1產品使用階段之排放或清除
|
不具重大性 |
5.2下游租賃資產之排放
|
不具重大性 |
5.3產品生命終期之排放
|
不具重大性 |
5.4投資產生之排放
|
不具重大性 |
類別6:其他來源間接排放
|
其他來源之間接溫室氣體排放
|
不具重大性 |
|
用電量
|
|
電力
|
2022年
|
2023年 |
2024年 |
台北 |
173.79
|
114.40
|
111.41
|
彰化 |
1089.60
|
1065.33
|
1226.53 |
東莞
|
15498.04
|
12133.87
|
15234.36
|
昆山
|
10558.67
|
9312.42
|
11439.77 |
總量
|
27320.10
|
22626.03
|
28012.08 |
密集度(百萬營收)
|
4.44
|
4.25
|
4.73
|
|
|
 |
|
 |
東莞廠已於2024年7月順利完成太陽能板安裝 |
|
|
本公司為因應減碳趨勢,積極進行自主減碳行動。我們不僅宣導並推行各項節能減碳措施,包括機器設備汰舊換新、改善製程,以及使用高效能的LED燈管和定時控制室內空調溫度,降低能耗。
同時,我們也陸續評估及導入太陽能發電系統,以提高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,減少對傳統電力的依賴,達成電力減量。公司亦鼓勵員工參與節能減碳的行動,通過內部培訓和宣導,提高全體員工的節電意識。2024年因產量增加,故用電量亦增加,2024年已於廠區規劃安裝太陽能板,致力提升再生能源比例。
|
廢棄物
|
本公司製程廢棄物管理政策以源頭開發管理、減少製程廢料及終端回收分類做為廢棄物管理三階段,生活廢棄物方面,提倡使用環保器具,加強員工確實執行垃圾分類,以達到廢棄物減量。此外,我們也積極推動無紙化辦公,鼓勵員工減少紙張使用,並於辦公環境張貼提醒,提升全體員工的環保意識,相信透過這些努力,不僅能夠減少對環境的衝擊,還能為社會創造更多的環保價值。
|
|
|
廢棄物 |
台北
|
彰化
|
東莞
|
昆山
|
總計
|
有害
|
非有害
|
有害
|
非有害 |
有害 |
非有害 |
有害 |
非有害 |
2023年
|
- |
- |
0.34 |
1.20 |
0.24 |
0.00 |
8.30 |
50.42 |
60.50 |
2024年
|
- |
- |
0.00 |
2.99 |
0.27 |
9.01 |
16 |
62.00 |
90.27 |
|
|
 |
水資源
|
本公司執行製程用水再回收, 確保水資源得到高效利用,此外,公司定期檢修水管,改用節水閥門等相關節約措施,杜絕水資源浪費,管理單位平日加強用水量監督及對全體員工進行用水宣傳教育,提高員工的節水意識和責任感。2024年用水量為98,212.55m3,用水密集度為16.58,本公司取水源自第三方用水及地表水,排水量為估略,以取水量之80%為廢水量計算。
|
|
|
|
2023年
|
2024年
|
取水量
|
76,252.67 |
98,212.55
|
用水密集度(百萬營收) |
14.31
|
16.58
|
|
|
 |
能源使用
|
本公司秉持永續發展理念,積極推動能源管理,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、降低碳排放並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。我們的非再生能源來源包括天然氣、外購電力、柴油及汽油,為減少對環境的影響,本公司持續優化能源使用策略,透過節能技術、設備汰換更新及運行優化,降低能源消耗。同時,我們積極管理非再生能源的使用,並逐步轉向綠色能源,以實現更低碳的營運模式,為永續未來貢獻心力。2023年非再生能源使用量為192,911.94 GJ, 2024年非再生能源使用量為111,839.78 GJ ,相較2023年使用,2024減少42%。
|
|
能源管理
|
非再生能源
|
單位
|
2023年
|
2024年 |
用量
|
百分比
|
用量
|
百分比
|
外購電力 |
KWh |
22,626,029.18 |
88.53%
|
28,012,078.85 |
90.17% |
GJ |
81,453.71 |
100,843.48 |
汽油 |
L |
11,753.52 |
0.42% |
11,584.46 |
0.33% |
GJ |
383.76 |
368.98 |
柴油 |
L |
32,627.26 |
1.25% |
23,724.87 |
0.77% |
GJ |
1,147.25 |
858.26 |
液化天然氣 |
m³ |
239,612.00 |
9.81% |
259,305.00 |
8.73% |
GJ |
9,027.14 |
9,769.06
|
總量(GJ)
|
92,011.86
|
100% |
111,839.78
|
100% |
|
註 1:上述統計範圍為臺北總公司、彰化、昆山、東莞。
註 2:非再生能源使用:包含間接能源耗用(電力)、直接能源耗用(如汽油、柴油、天然氣)。
註 3:計算公式為 GJ=kwh*0.0036;1GJ=1000000 kJ
註 4:2024 年熱值參考台灣環境部公告,柴油熱值為每公升 8,642kcal;汽油熱值為每公升 7,609kcal;天然氣熱值為 9,000kcal/ m³, 每 kcal 為 4,186J( 焦耳 ),每度電為 3,600KJ,1GJ=10 億焦耳。
|